workshop

什麼是庇護工場?”庇護工場”與”工廠”的區別

庇護工場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工作場所,專為身心障礙者或有特殊需要的人提供就業機會。這些工場通常會提供較簡單、容易上手的工作,以適應這些特殊員工的能力和需求。庇護工場的主要目的是為這些人提供一個安全、支持性強的工作環境,幫助他們建立自信,學習工作技能,並有機會參與社會。

這種模式不僅提供就業,還可能包括職業培訓、社會技能發展和其他各種支持服務。通過這種方式,庇護工場希望能讓這些特殊需要的人更容易融入社會,並提高他們的生活品質。

簡單區分庇護工場及一般工廠區別:

屬性庇護工場一般工廠
目的為身心障礙或特殊需求者提供就業和培訓以實現商業目標,生產商品或提供服務
員工組成主要聘用身心有障礙或特殊需求者員工來自各種背景,通常沒有特定的就業限制
工作類型提供簡單、容易上手的工作工作範圍廣泛,技能需求多樣化
支持服務提供職業培訓、社會技能發展和心理支持等支持通常不是主要焦點,除非是大型企業的員工福利計劃
產出和效率可能有較低的產出和效率,主要關注員工福利追求高產出和效率以達到商業目標
身心障礙就業

由此可知,雖然身心障礙者的權益隨著政策增加,但是當前台灣的庇護工場還面臨著艱難的生存狀況。

首先,庇護工場自身經營缺乏財源。部分庇護工場產品同質化嚴重,沒有形成特色,導致銷路困難。很多庇護工場的員工都是進行簡單重複性勞動,產值偏低。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,庇護工場的經營難以為繼。

其次,身心障礙者就業困難問題仍未根本解決。一方面國家扶持政策不夠完善,庇護工場的稅收優惠、場地租金減免、設備購置補貼等政策執行存在偏差。另一方面社會對身心障礙者就業的誤解依然普遍,導致多數企業不願聘用身心障礙者。

再次,庇護工場遭遇資金不足困境。部分政府補貼只能維持基本運轉,庇護工場擴大規模和改善環境的資金嚴重缺乏。庇護工場產品和服務的社會認可度還有待提高,社會捐資支持力度仍然有限。

可以看出,台灣庇護工場正面臨著多方面困境,亟待政府部門制定政策支持其發展,並提高全社會對庇護工場的關注。只有社會各界攜起手來,庇護工場才能走出現存的困境,在保障身心障礙就業問題上發揮更大作用。